您好!欢迎来到安徽万邦特种电缆有限公司!
安徽万邦特种电缆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

0550-7305800

热门关键词: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 电 话:0550-7305800
  • 手机:13955040807
  • 邮 箱:827949989@qq.com
  • 地 址:安徽省天长市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四路29号
敷设时集控电缆如何避免损伤?

在集控电缆敷设过程中,避免损伤是确保电缆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电缆损伤可能导致绝缘破坏、短路、信号干扰甚至系统瘫痪,尤其在集控系统中,电缆故障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控制网络的可靠性。以下从敷设前准备、敷设过程控制、特殊环境防护、验收与维护四个阶段,系统阐述避免损伤的技术措施和管理要点:

一、敷设前准备:从源头消除隐患

1. 电缆选型与检验

  • 选型匹配

    • 计算电流负载(I=P/√3Ucosφ),确保电缆载流量≥1.2倍额定电流,避免过热导致绝缘老化。

    • 直埋/管道:选用聚乙烯(PE)或聚氯乙烯(PVC)护套,防潮、耐腐蚀。

    • 高温环境:采用硅橡胶或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耐温等级≥90℃。

    • 防爆区域:选择本质安全型(Ex i)或增安型(Ex e)电缆,护套为阻燃PVC或低烟无卤(LSZH)。

    • 根据环境条件选择电缆护套材质:

    • 根据负载需求选择截面积:

    • 入场检验

      • 检查电缆外观:无机械划痕、裂纹、鼓包,护套厚度均匀(≥1.8mm)。

      • 测试绝缘电阻:使用500V兆欧表,绝缘电阻≥0.5MΩ/km(常温)。

      • 核对合格证:确保电缆符合GB/T 9330-2020《控制电缆》标准。

    2. 路径规划与防护设计

    • 路径优化

      • 避开尖锐物体(如岩石、金属构件)、高温源(如蒸汽管道)和强电磁场(如变压器)。

      • 减少弯曲次数:弯曲半径≥15倍电缆直径(动力电缆)或10倍(控制电缆),防止绝缘层折裂。

    • 防护措施设计

      • 直埋区域:在电缆上下各铺100mm软土或细砂,再覆盖砖块或混凝土板(厚度≥50mm)。

      • 穿越道路:加装镀锌钢管(壁厚≥4mm)或HDPE管,两端用沥青麻丝封堵,防止泥沙进入。

      • 桥梁/隧道:采用防火桥架(耐火极限≥1h),桥架内设置防火隔板(每20m一道)。

    二、敷设过程控制:精细化操作降低风险

    1. 机械敷设:控制牵引力与侧压力

    • 牵引设备选择

      • 使用电缆输送机或履带式牵引机,避免人工拖拽导致拉伸损伤。

      • 牵引速度≤15m/min,防止电缆因惯性摆动撞击障碍物。

    • 牵引力计算

      • 动力电缆:最大牵引力≤27kN(铜芯)或17kN(铝芯),计算公式:

    Fmax=0.009×A×σmax


    其中,$A$为电缆截面积(mm²),$sigma_{ ext{max}}$为导体允许应力(铜芯140MPa,铝芯95MPa)。
    • 控制电缆:牵引力≤500N/根,多根并列时需分散牵引,避免局部受力过大。

    • 侧压力控制

      • 在转弯处设置滑轮或导向滚筒,侧压力≤3kN/m,防止电缆护套挤压变形。

    2. 人工敷设:规范操作流程

    • 人员培训

      • 操作人员需通过电缆敷设安全培训,熟悉“三不伤害”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 敷设顺序

      • 先敷设路径最长的电缆,再敷设短电缆,避免交叉重叠。

      • 电缆从盘上展开时,采用“8”字形放线法,防止扭结或打圈。

    • 固定与标识

      • 每隔1-1.5m用尼龙扎带或电缆卡固定,固定点距电缆接头≥300mm。

      • 在电缆起点、终点、转弯处悬挂标识牌,标明电缆编号、型号及去向。

    3. 特殊场景处理

    • 垂直敷设

      • 在电缆井内设置防坠落装置(如尼龙网),防止电缆滑落损伤。

      • 每层楼面用角钢支架固定,支架间距≤2m,防止电缆下垂。

    • 水下敷设

      • 采用防水电缆(如铅护套+聚乙烯外护套),弯曲半径≥20倍电缆直径。

      • 穿越河流时,用混凝土配重块(重量≥50kg/m)固定,防止水流冲刷移位。

    • 爆炸危险区域

      • 电缆敷设后用防爆泥封堵穿墙孔洞,防止可燃气体积聚。

      • 桥架内设置正压通风系统,保持内部压力≥50Pa,防止粉尘进入。

    三、特殊环境防护:针对性解决方案

    1. 高温环境

    • 电缆选型

      • 选用耐高温电缆(如硅橡胶绝缘,额定温度180℃),或采用矿物绝缘电缆(MI电缆,耐温1000℃)。

    • 散热措施

      • 在桥架或管道内填充石英砂,提高热传导效率。

      • 电缆表面涂覆导热硅脂,降低接触热阻。

    2. 腐蚀性环境

    • 护套材质

      • 强酸/碱区域: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护套,耐腐蚀等级≥IP68。

      • 盐雾环境:选用镀锌钢管+环氧涂层防护,涂层厚度≥80μm。

    • 阴极保护

      • 在直埋区域埋设牺牲阳极(镁合金或锌合金),保护电缆金属护套免受电化学腐蚀。

    3. 机械振动环境

    • 减震设计

      • 在电缆与设备连接处安装橡胶减震器,降低振动传递。

      • 电缆桥架采用弹簧支架,固有频率避开设备振动频率(通常≥3倍)。

    • 固定强化

      • 在振动区域增加固定点密度(间距≤0.5m),防止电缆摆动摩擦。

    四、验收与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

    1. 敷设后验收

    • 外观检查

      • 电缆护套无划痕、裂纹,固定点无松动。

      • 标识牌清晰完整,与图纸一致。

    • 绝缘测试

      • 使用2500V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动力电缆≥100MΩ,控制电缆≥10MΩ。

    • 耐压试验

      • 对动力电缆进行直流耐压试验(3U₀,15min),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2. 运行维护

    • 定期巡检

      • 每季度检查电缆固定点、标识牌及防护设施,发现松动或损坏及时修复。

      • 每年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重点排查接头过热(温度≤环境温度+15℃)。

    • 应急处理

      • 建立电缆故障应急预案,配备便携式局部放电检测仪,快速定位故障点。

      • 储备常用规格电缆及接头,确保4小时内恢复供电。

    五、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某化工园区集控电缆损伤事故

    • 问题:直埋电缆在运行2年后出现绝缘击穿,经开挖检查发现护套被石块划伤,导致水分侵入。

    • 原因

      • 敷设前未清除路径内石块,软土层厚度不足(仅50mm)。

      • 验收时未进行局部放电检测,未能发现初期损伤。

    • 改进措施

      • 重新敷设时,在电缆下方铺设200mm厚细砂,上方覆盖混凝土板。

      • 增加局部放电检测环节,验收标准提升至≤5pC。

    案例2:某数据中心桥架电缆交叉干扰

    • 问题控制电缆与动力电缆同层敷设,导致信号干扰,集控系统频繁误动作。

    • 原因

      • 桥架未分层设计,动力电缆电磁场干扰控制电缆

      • 电缆间距不足(仅100mm),未满足GB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要求。

    • 改进措施

      • 重新敷设时,采用梯级式桥架分层布置(动力电缆在下层,控制电缆在上层)。

      • 增加屏蔽电缆(STP),屏蔽层接地电阻≤4Ω。

    六、结论与建议

    1. 预防为主:通过科学选型、路径优化和防护设计,从源头降低损伤风险。

    2. 过程控制:严格规范敷设操作,控制牵引力、侧压力及弯曲半径,避免机械损伤。

    3. 技术升级:采用智能监测技术(如分布式光纤测温、局部放电在线检测),实现故障预警。

    4. 人员培训:定期开展电缆敷设安全培训,强化“三不伤害”意识,提升操作技能。

    通过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和技术创新,集控电缆敷设损伤率可降低至0.5%以下,显著提升系统可靠性和运维效率。


    浏览:
    相关内容:控制电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