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安徽万邦特种电缆有限公司!
安徽万邦特种电缆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

0550-7305800

热门关键词: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 电 话:0550-7305800
  • 手机:13955040807
  • 邮 箱:827949989@qq.com
  • 地 址:安徽省天长市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四路29号
屏蔽控制电缆的屏蔽层固定方式有哪些?

屏蔽控制电缆的屏蔽层固定方式需兼顾电磁屏蔽效能、机械稳定性及安装便捷性,常见方法可分为机械固定电气连接固定组合固定特殊场景固定四大类。以下是具体方式及实施要点:

一、机械固定方式

1. 扎带固定

  • 原理:使用尼龙或金属扎带将屏蔽层紧密捆绑在电缆支架、接线盒或设备外壳上,防止屏蔽层松动或散开。

  • 适用场景

    • 电缆束的临时固定或低振动环境(如室内控制柜)。

    • 屏蔽层为编织丝或铝箔时,需先折叠屏蔽层再捆绑,避免扎带直接切割屏蔽层。

  • 优点:成本低、操作简单。

  • 缺点:长期振动可能导致扎带松动,需定期检查。

2. 电缆夹固定

  • 原理:利用金属或塑料电缆夹将屏蔽层压紧在固定结构上,通过机械压力保持屏蔽层与接地点的接触。

  • 类型

    • U型夹:适用于扁平电缆或屏蔽层较厚的电缆。

    • 螺旋夹:可调节夹紧力度,适合不同直径的电缆。

  • 适用场景

    • 振动频繁的环境(如机械设备附近)。

    • 需高可靠性接地的场合(如防爆区域)。

  • 优点:接触稳定、抗振动能力强。

  • 缺点:需匹配电缆直径,安装稍复杂。

3. 热缩管固定

  • 原理:将热缩管套在屏蔽层末端,加热收缩后形成紧密包裹,再通过热缩管与接地端子连接。

  • 步骤

    1. 剥离电缆外护套,露出屏蔽层。

    2. 将屏蔽层折叠或扭转成束。

    3. 套入热缩管并加热收缩,使屏蔽层与热缩管内壁紧密贴合。

    4. 将热缩管末端与接地端子焊接或压接。

  • 适用场景

    • 需防水、防尘的户外环境。

    • 屏蔽层为细编织丝时,可防止丝状屏蔽层散开。

  • 优点:密封性好、机械强度高。

  • 缺点:需热缩设备,安装成本较高。

二、电气连接固定方式

1. 压接端子固定

  • 原理:使用专用压接工具将屏蔽层与金属端子(如铜鼻子、叉形端子)压接在一起,再通过端子连接到接地排或设备外壳。

  • 步骤

    1. 剥离外护套和绝缘层,露出屏蔽层。

    2. 将屏蔽层整理成束并插入端子孔。

    3. 用压接钳压紧端子,确保屏蔽层与端子金属部分充分接触。

  • 适用场景

    • 高频信号传输电缆(如同轴电缆、双绞线)。

    • 需低接触电阻的场合(如精密仪器接地)。

  • 优点:接触电阻低、稳定性高。

  • 缺点:需专用工具,操作要求较高。

2. 焊接固定

  • 原理:通过锡焊或超声波焊接将屏蔽层与接地导体(如铜带、金属支架)熔合,形成永久性电气连接。

  • 类型

    • 锡焊:适用于屏蔽层为铜丝或铝箔的电缆。

    • 超声波焊接:无需助焊剂,适合自动化生产。

  • 适用场景

    • 需高可靠性接地的场合(如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电缆)。

    • 屏蔽层较薄或易氧化的材料(如铝箔)。

  • 优点:连接牢固、导电性能优异。

  • 缺点:焊接过程可能损伤屏蔽层,需控制温度和时间。

3. 弹簧触点固定

  • 原理:利用弹簧触点(如簧片、导电橡胶)的弹性压力,使屏蔽层与接地点保持动态接触,适应电缆振动或热胀冷缩。

  • 结构

    • 弹簧触点通常安装在接线盒或设备外壳内,电缆屏蔽层插入触点间隙后被压紧。

  • 适用场景

    • 振动频繁的环境(如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

    • 需频繁插拔的电缆(如测试设备连接线)。

  • 优点:接触稳定、抗振动能力强。

  • 缺点:成本较高,需定期清洁触点。

三、组合固定方式

1. 机械+电气双重固定

  • 原理:同时采用机械固定(如扎带、电缆夹)和电气连接(如压接端子、焊接),确保屏蔽层既不会松动,又能保持低电阻接地。

  • 典型应用

    • 屏蔽层折叠+压接端子

    • 热缩管+弹簧触点

    1. 用热缩管包裹屏蔽层末端,防止散开。

    2. 将热缩管插入弹簧触点,实现动态接地。

    1. 将屏蔽层折叠成“Z”形或“U”形,增加接触面积。

    2. 用压接端子固定折叠后的屏蔽层,再连接到接地排。

  • 优点:兼顾机械稳定性和电气性能。

  • 缺点:安装步骤较多,成本较高。

2. 分层固定(针对多层屏蔽电缆)

  • 原理:对多层屏蔽结构(如双层铝箔+编织屏蔽)分别固定,确保每层屏蔽均有效接地。

  • 步骤

    1. 剥离外护套,露出第一层屏蔽(如铝箔)。

    2. 将第一层屏蔽折叠并固定(如用扎带或热缩管)。

    3. 继续剥离内层绝缘,露出第二层屏蔽(如编织丝)。

    4. 将第二层屏蔽整理成束并压接端子。

  • 适用场景

    • 高频或强干扰环境(如射频电缆、核电站控制电缆)。

  • 优点:最大化屏蔽效能,减少层间干扰。

  • 缺点:安装复杂,需专业工具。

四、特殊场景固定方式

1. 弯曲段固定

  • 问题:电缆弯曲时,屏蔽层可能因拉伸或压缩导致接触不良。

  • 解决方案

    • 使用柔性固定件:如硅胶套管或弹簧夹,允许屏蔽层在弯曲时自由伸缩。

    • 预留屏蔽层长度:在弯曲段预留5%-10%的屏蔽层余量,避免拉伸断裂。

  • 示例

    • 机器人关节处电缆的屏蔽层固定:采用螺旋弹簧夹,既固定屏蔽层又允许关节活动。

2. 穿管固定

  • 问题:电缆穿管时,屏蔽层可能与金属管壁摩擦导致破损。

  • 解决方案

    • 加装护套:在屏蔽层外包裹一层光滑的塑料护套(如PTFE),减少摩擦。

    • 使用接地环:在穿管两端安装金属接地环,将屏蔽层与接地环压接,再通过接地环连接至管壁。

  • 示例

    • 建筑墙体穿管电缆:接地环同时起到固定和接地作用,防止电磁干扰通过管壁传导。

3. 防爆区域固定

  • 要求:固定方式需满足防爆标准(如ATEX、IECEx),避免产生火花或高温。

  • 解决方案

    • 使用防爆压接端子:端子材质为不锈钢或铜合金,表面镀镍防止氧化。

    • 避免焊接:改用冷压接或弹簧触点连接,防止焊接火花引发爆炸。

  • 示例

    • 石油化工厂控制电缆:屏蔽层通过防爆压接端子固定在接地排上,确保安全可靠。

五、固定方式选择原则

  1. 根据环境选型

    • 振动环境:优先选择弹簧触点或电缆夹。

    • 潮湿/腐蚀环境:选用热缩管或不锈钢固定件。

  2. 根据频率选型

    • 高频信号(>1MHz):需低接触电阻的固定方式(如焊接、压接端子)。

    • 低频信号(<1MHz):扎带或电缆夹即可满足要求。

  3. 根据成本选型

    • 批量生产:优先选择自动化程度高的固定方式(如压接端子)。

    • 临时安装:可使用扎带或热缩管快速固定。

六、常见问题与解决

问题原因解决方案
屏蔽层接触电阻高固定件松动或氧化定期检查并紧固固定件,使用防氧化润滑剂
屏蔽层散开固定方式不当或振动过大改用热缩管或弹簧触点固定
固定件腐蚀环境潮湿或化学腐蚀选用不锈钢或镀镍固定件
安装效率低固定步骤复杂优化固定流程,采用预制固定组件

总结

屏蔽控制电缆的屏蔽层固定需根据应用场景(如振动、频率、环境)选择合适方式:

  • 机械固定(扎带、电缆夹)适合低振动、低成本场景;

  • 电气连接固定(压接、焊接)适合高频或高可靠性需求;

  • 组合固定(机械+电气)可兼顾稳定性和性能;

  • 特殊场景(弯曲、穿管、防爆)需定制化解决方案。
    通过合理选择固定方式,可确保屏蔽层长期有效接地,最大化电磁屏蔽效能,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浏览:
相关内容:屏蔽电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