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铠装电缆的防火等级并非由铠装层单独决定,而是取决于电缆整体的耐火层设计、绝缘材料及护套材料,需结合耐火测试标准(如IEC 60331、BS 6387)和燃烧性能分级(如GB 31247)综合判定。以下从防火等级划分、测试标准、材料影响及选型建议四方面展开分析:
一、防火等级划分:耐火与阻燃的双重维度
耐火等级:核心考核电缆在火灾中维持供电的能力,通常通过“温度+持续时间+附加测试(冲击/喷淋)”的组合定义。例如:
IEC 60331标准:FR30等级要求电缆在950℃高温中燃烧30分钟且绝缘不失效,适用于写字楼消防水泵等基础应急场景;FR90等级则需燃烧90分钟,适合医院普通病房等需延长应急供电时间的场景。
BS 6387标准:T750-30等级要求电缆在750℃高温中燃烧30分钟,期间保持绝缘不击穿,适用于普通住宅应急照明回路;T850-60-I-S等级则需在850℃高温中燃烧60分钟,同时通过冲击和喷淋测试,适合机场跑道、地铁站台等对供电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场景。
燃烧等级:核心考核电缆燃烧时的风险,避免火焰蔓延或产生有害烟雾。例如:
GB 31247标准:将电缆燃烧性能分为A级(不燃)、B1级(阻燃1级)、B2级(阻燃2级)和B3级(普通电缆)。B1级电缆需满足火焰蔓延≤1.5米、热释放速率峰值≤30kW等严苛条件,适用于高层建筑、地铁等人员密集场所。
二、测试标准:国际与国内的双重认证
国际标准:
IEC 60331:通过模拟火灾环境,测试电缆在高温下的绝缘性能和供电能力。
BS 6387:在IEC 60331基础上增加冲击和喷淋测试,模拟火灾中的极端条件。
国内标准:
GB/T 19666:规定耐火电缆的分类、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31247:对电缆的燃烧性能进行分级,并附加产烟毒性、腐蚀性等指标。
三、材料影响:铠装层与整体设计的协同作用
铠装层作用:钢丝铠装层主要提供机械保护,增强电缆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切性,但对防火等级的直接影响有限。其防火性能更多依赖于与耐火层、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的协同作用。
耐火层材料:通常采用多层云母带绕包在导体上,可耐长时间燃烧。例如:
绝缘与护套材料:需选用低烟、低卤(无卤)、低毒性材料,以减少火灾中的有害气体排放。例如:
阻燃聚氯乙烯(PVC):适用于一般防火要求的场景。
交联聚乙烯(XLPE):具有优异的电气性能和耐热性能,适用于高温环境。
四、选型建议:场景适配与成本平衡
民用建筑:
普通区域:如住宅客厅照明、写字楼办公插座,需满足GB/T 19666的B1级(难燃)要求,无需耐火等级。
应急疏散区域:如商场应急照明、写字楼疏散通道指示牌,需同时满足B1级(难燃)+N类(耐火)要求,确保火灾中应急照明不中断。
关键设备回路:如写字楼消防水泵、商场排烟风机,需参考BS 6387的T750-30或IEC 60331的FR30等级,确保火灾初期设备能正常运转。
工业与基础设施:
地铁站台、机场跑道:需选择BS 6387的T850-60-I-S等级,满足850℃、60分钟燃烧,且通过冲击和喷淋测试,确保极端条件下供电稳定。
核电站关键回路:需承受极端高温和冲击,必须选择BS 6387的T950-120-I-S等级,在950℃高温下燃烧120分钟,且通过冲击和喷淋测试,确保核设施安全。
特殊环境:
地下隧道、换乘通道:环境封闭且火灾后喷淋频繁,需选择B1级(难燃)+NH类(耐火+耐潮)或BS 6387的T850-60-I-S,兼顾耐潮和抗冲击,保障通信不中断。
医院ICU、手术室:应急供电需持续更长时间(如90分钟以上),且环境需防潮湿(消毒喷淋),需选择IEC 60331的FR90或B1级(难燃)+NH类(耐火+耐潮),确保手术、重症监护不中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