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7kV电缆安装过程中,地面平整度直接影响电缆敷设质量与长期运行安全,需从基础处理、敷设方式适配、安全间距保障三个维度满足要求:
一、基础处理:确保地面坚实平整
土壤承载力
电缆沟、隧道或排管敷设区域的地面需进行压实处理,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对于软土地基,需采取换填、夯实或混凝土垫层等措施,防止地面沉降导致电缆受力变形。排水坡度
电缆沟、隧道地面应设置不小于0.5%的纵向排水坡度,防止积水渗入电缆外护层。例如,电缆沟底部需预留集水坑,并配备排水设施。表面平整度
直埋电缆区域地面需清除石块、树根等硬物,沟底铺100mm厚软土或细沙层,确保电缆敷设时受力均匀。若地面起伏超过50mm,需进行平整处理。
二、敷设方式适配:根据场景调整平整度
直埋敷设
沟底平整:电缆沟底需人工修整为平滑曲面,避免尖锐凸起损伤电缆。
覆盖层厚度:电缆上方需覆盖100mm厚软土或细沙,再铺设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
标桩设置:在直线段每隔50-100m、转弯处及进入建筑物处设置方位标桩,标桩露出地面150mm,便于后续维护定位。
电缆沟/隧道敷设
沟壁垂直度:电缆沟两侧壁需垂直,偏差不超过5mm/m,防止电缆支架安装倾斜。
沟底排水:沟底需设置排水沟,坡度不小于0.5%,确保积水及时排出。
盖板平整:电缆沟盖板需与沟壁齐平,接缝处用水泥砂浆密封,防止杂物落入。
排管敷设
排管基础:排管底部需铺设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小于100mm,确保排管稳固。
管口处理:排管管口应打磨光滑,无毛刺,防止电缆穿管时受损。
伸缩节设置:直线段排管每隔30m设置伸缩节,适应地面热胀冷缩。
三、安全间距保障:避免外部因素干扰
与建筑物间距
电缆不得敷设在建筑物基础下方,与建筑物基础边缘距离不小于0.6m。若空间受限,需采取混凝土包封等保护措施。与道路间距
人行道下敷设:电缆中心距人行道边缘不小于0.7m。
车行道下敷设:若电缆敷设在车行道外侧,距人行道边缘0.7-0.8m,并穿钢管保护。
与其他管线间距
平行敷设:电缆与热力管道、燃气管平行间距不小于1m,与水管平行间距不小于0.5m。
交叉敷设:电缆与管道交叉时,需穿钢管保护,保护管长度超出交叉点1m,交叉净距不小于250mm。
四、特殊场景处理:适应复杂环境
冻土区敷设
在冻土层深度大于0.7m的地区,电缆需埋设在冻土层以下;若条件受限,需采取保温措施,如包裹保温层或增加埋深。农田敷设
电缆穿越农田时,埋深不小于1m,并在电缆上方铺设警示带,防止农业机械挖掘损伤电缆。山坡地带敷设
在山坡地带直埋电缆时,需挖成蛇形曲线,曲线振幅1.5m,以减缓电缆敷设坡度,防止洪水冲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