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安装环境若采用简易搭棚结构,虽能提供基础防护,但可能存在结构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安全防护及施工规范性等方面的缺陷。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结构稳定性缺陷
抗风能力不足
使用镀锌钢管或型钢作为骨架,增加斜撑和交叉固定。
地面锚点深度≥0.5m,采用混凝土浇筑加固。
定期检查棚体连接件(如螺栓、扣件)的紧固性。
问题:简易搭棚多采用轻质材料(如彩钢板、塑料布)或简易框架(如钢管、木杆),若未进行专业抗风设计,在强风天气下易发生坍塌或变形,导致电缆被压损或拉断。
案例:某沿海地区施工时,简易棚因未固定锚点,被8级阵风掀翻,压断3根高压电缆,造成区域停电。
改进:
基础承载力差
对软土地基进行换填或打桩处理。
棚体基础采用混凝土条形基础,宽度≥0.3m,深度≥0.8m。
问题:简易棚基础多为地面直接铺设或简易砖块堆砌,若电缆敷设区域存在软土、回填土或地下水位高的情况,棚体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电缆弯曲半径超标(如交联聚乙烯电缆最小弯曲半径≥15倍电缆外径)。
改进:
二、环境适应性缺陷
防水性能不足
顶棚采用双层彩钢板夹保温棉,接缝处使用防水胶带或硅酮密封胶。
棚体四周设置排水沟,坡度≥2%,防止积水倒灌。
问题:简易棚顶多采用塑料布或单层彩钢板,接缝处易渗漏,导致电缆长期受潮,引发绝缘老化(如交联聚乙烯绝缘在潮湿环境下介电强度下降30%)。
案例:某雨季施工时,简易棚因顶棚接缝未密封,雨水渗入电缆沟,造成3根10kV电缆绝缘击穿。
改进:
防腐与耐候性差
金属构件采用热镀锌处理,镀锌层厚度≥65μm。
木杆使用防腐剂浸泡处理,浸泡深度≥杆径的1/3。
问题:简易棚材料(如普通钢管、木杆)在潮湿或盐雾环境中易腐蚀,缩短使用寿命(如未镀锌钢管在沿海地区1年内锈蚀率可达50%)。
改进:
三、安全防护缺陷
防火性能不足
顶棚和围护结构采用B1级以上防火材料(如岩棉板、防火石膏板)。
棚内设置灭火器(每50㎡配置2具4kg干粉灭火器)和火灾报警装置。
问题:简易棚若采用易燃材料(如塑料布、普通彩钢板),在电缆短路或外部火源作用下易引发火灾,且火势蔓延快(如聚乙烯材料燃烧热值达46MJ/kg)。
案例:某工地简易棚因电缆接头过热引燃顶棚,10分钟内火势蔓延至整个棚区,烧毁200m电缆。
改进:
防触电与防机械损伤不足
棚体金属构件接地电阻≤10Ω,电缆敷设高度≥2.5m(穿越道路时≥6m)。
电缆穿管或使用桥架保护,管口安装护口圈。
问题:简易棚若未设置接地装置或电缆敷设高度过低(<2.5m),易因工具掉落、车辆碰撞导致电缆外护套破损,引发触电事故。
改进:
四、施工规范性缺陷
空间布局不合理
棚内划分功能区,电缆敷设路径用警示带标识。
人员通道宽度≥0.8m,设备存放区与电缆区隔离。
问题:简易棚若未规划电缆敷设路径、设备存放区及人员通道,易导致施工混乱,增加电缆交叉敷设风险(如35kV电缆与控制电缆交叉间距应≥0.25m)。
改进:
通风与照明不足
棚体两侧设置通风口(面积≥棚体面积的15%),顶部安装排风扇。
照明采用防爆灯具,照度≥150lx。
问题:简易棚若封闭性强或照明不足,易导致施工人员操作失误(如误剪电缆),且通风不良会加速电缆绝缘老化(如温度每升高10℃,绝缘寿命缩短50%)。
改进:
五、改进建议:标准化临时防护棚设计
为兼顾经济性与安全性,可参考以下标准化设计:
结构:采用镀锌钢管框架(φ48×3.5mm),节点使用专用扣件连接,抗风等级≥10级。
基础:混凝土条形基础(0.3m×0.8m),锚点间距≤3m。
围护:双层彩钢板(0.5mm厚)+50mm岩棉夹心层,接缝处密封。
防火:棚内设置烟感报警器,灭火器配置密度≥2具/50㎡。
接地:金属构件接地电阻≤4Ω,电缆敷设区设置绝缘垫。


